祸起萧墙的典故
“祸起萧墙”这个成语出自《论语·季氏》篇,原文是“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这里的“萧墙”指的是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,用来区隔内外,后来用来比喻内部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祸乱发生在家里,即内部发生祸乱。
成语“祸起萧墙”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:春秋时期,鲁国的大夫季康子想要攻打附近的颛臾国,以巩固自己的权力。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,他们就此事请教孔子。孔子认为,季康子的忧患不在于颛臾国,而是在国内,因为鲁国国内政治不稳定,如果内部不和谐,就会产生大问题。孔子警告说,如果国家内部不安定,那么祸乱就会从内部产生,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威胁。
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部的和谐与稳定对于防止灾难的重要性。它提醒人们要警惕内部的矛盾和冲突,因为这些往往是导致更大问题的关键因素。
萧墙指的是什么墙
萧墙是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,又称“塞门”或“屏”,与后代民居大门内的照壁类似。它的作用是遮挡外人的视线,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。臣子要到宫室里晋见君王,进宫室前首先要经过萧墙,在此需要整理仪范,换为严肃尊敬的态度。萧墙也借指内部,成语“祸起萧墙”就是指祸乱发生在家里,比喻内部发生祸乱,或身边的人带来灾祸。
祸起萧墙后半句
成语“祸起萧墙”的后半句是“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”。这个成语出自《论语·季氏》,意思是指祸乱发生在家里,比喻内部发生祸乱。